今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数据中心客户数据安全保护的通知,在与客户、第三方服务商等签署的合同协议中,根据合作模式、内容等,明确各方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义务。建立健全客户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部门,强化客户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通知》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1
在与客户、第三方服务商等签署的合同协议中,根据合作模式、内容等,明确各方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义务。建立健全客户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部门,强化客户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2
建立客户管理机制,按照客户类别和数据保护需求,提供差异化安全保护措施供客户选用。结合数据处理流程,明确数据访问、操作、销毁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策略和流程机制,并做好数据隔离等保护措施。
3
在实施可能影响客户数据安全的高危操作和对外提供客户数据前,应告知客户并取得授权。根据业务实际情况,通过冗余设计等,提高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客户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4
因IDC业务经营者原因引发客户数据安全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告知客户,并按有关要求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
通常,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以下简称“IDC”)会采取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托管数据等的安全性。但是,这些技术有时并不充分,不能达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及其相关配套规则的要求。数据安全技术措施是保证IDC服务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如果这一点未能充分做到,将不利于保障网络安全,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及保密性。因此,在有关部门的敦促下,为保障互联网数据中心客户数据安全,相关主体单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在数据存储过程中
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差异化安全存储,并对数据质量进行监控;对存储数据的设备及基础设施重点做好安全防护,包括落实数据存储的操作终端安全管控措施及接入鉴权机制等;以及,建立完备的数据容灾备份和恢复机制,提供基本的完整校验机制,保障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等。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
可以根据业务流程、职责界面等合理划分安全域,在安全边界上配置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及部署安全措施,对传输通道进行相应的加密措施,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强化传输接口安全管控,限制违规设备接入;采用密钥加密时,对密钥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密钥安全;对传输过程实施数据完整性校验措施,保证所传输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数据交换过程中
加强数据交换接口安全管控,落实加密传输、访问控制、MAC地址或IP地址绑定等手段;根据需求,限制数据批量导出权限的授权;以及做好共享操作流程、操作账号分配等日志记录里对数据共享场景进行分析等。
在数据销毁过程中
建立对超期保存等情况下的数据销毁机制;对数据销毁进行日志记录以支持安全审计;落实安全销毁措施,采用可靠技术手段保证已经销毁的数据不可还原并进行效果验证;针对逻辑销毁操作,需要为不同数据的存储方式制定相应的逻辑销毁方法等。
IDC产业在数据安全、数据合规建设的道路上刚刚起步,未来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相信这些合规工作的努力必将会促进企业行为合规水平的提高、促进IDC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并能促使我国在国家层面上抓住新基建发展的机遇,在网络空间战略上抢占先机。
敏捷科技将一如既往、时刻关注各行业领域主体单位的数据安全需求变化,始终秉承着企业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品质,提供专业稳定、合法合规的数据安全产品与方案,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