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某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较粗放,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对网上银行外包管理不到位导致发生二级网络安全事件,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处罚款60万元。
数据安全是银行安全合规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对于内部存储的个人金融信息、征信数据等的防泄漏保护。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数据对业务的开展情况影响深远,优质的数据内容将极大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数据保护对金融行业来说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金融机构基于业务需求,需要收集、利用客户的个人金融信息;另一方面,从金融创新发展的大局出发,金融机构需要把数据作为核心资产管好、用好,促进数据资产的流动和增值。 Part.1 金融领域数据合规的主要问题 >> 个人信息等数据的防泄漏保护问题 截至目前,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遭受数据合规相关的行政处罚最常见原因还是在于违规收集、处理个人信息。比如在《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十三、二十四条就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加强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客户信息保护机制,不得违规收集、使用、加工、泄露客户信息。因此,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如何合规收集与处理客户的个人信息是其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与第三方合作过程中的数据管控问题 与第三方合作过程中的数据管控亦是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了一系列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强调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合作机构的准入条件和合规风险进行管控。而金融机构与第三方开展合作的频次较高,进行数据交互的场景较多,加强对第三方的数据合规风险管控,是实现金融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 内部数据合规制度的建立问题 银保监会在其发布的一系列规章规范性文件中强调建立客户信息保护机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保密管理责任。数据合规并非一时、偶发的问题,其需要有相应的内部制度和常规化操作流程作为依托,因此,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建立内部的数据合规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Part.2 金融领域完善数据合规的提升路径 >>> 加强个人信息等内部数据保护 1. 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严格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超范围收集客户个人信息,不得违法收集客户个人信息; 2.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向个人信息主体履行告知义务并获取其同意,涉及敏感个人信息的,应当获取其单独同意; 3. 采取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内部个人信息的存储安全,防止其泄露或遭受非法入侵。 >>> 完善第三方的数据合规风险管控 1. 严格控制第三方合作方的准入,在引进第三方合作方之前,应当明确第三方合作方的准入标准,对备选合作方的经营资质、数据合规风险以及数据安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2. 在合作协议中应当清楚载明相关的数据安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在合作中需遵循的合规、内控及风险管理要求,服务质量考核评价,安全保密等内容; 3. 对服务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制定和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服务过程中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风险。 >>> 建立健全内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 建立全流程的数据安全保护制度,覆盖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整个生命周期; 2.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根据数据的内容以及重要敏感程度将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密级数据制定不同访问权限管理制度; 3. 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并定期进行事故处置演练和开展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培训。 数据安全是银行经营的基石,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面对复杂多变的数据安全威胁,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更加高效、智能的防护措施。敏捷科技以数据加密产品为核心构造统一高效、合法合规的数据安全防护与管理体系,为银行数据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为银行合规经营保驾护航。